乌海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
乌海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
挥发性物质高,碳活性高,灰分仅为煤的1/20,灰渣中的余热极低,燃烧率可达98%以上。成型燃料可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发电、供暖、锅炉燃烧、烹饪,适用于所有单位和家庭。生物质颗粒燃料成为受欢迎的清洁能源之一,生物质颗粒燃料属于一种环保可能源,是我们认可的清洁能源。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23年西方工业我们17%的电力将来自生物质发电。
锅炉每天分段累计满负荷运行8个小时即可满足供暖要求,电价为0.6元•KWh-1,这几种锅炉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全天仅需1人监管即可,监管锅炉工工资按1200元•月-1计算。生物质颗粒取平均热值17.60MJ•Kg-1,单价640元•t-1;燃油采用0#燃料轻油,热值41.03MJ•Kg-1,单价7200元•t-1;天然气热值36MJ•m-3,单价3.6元•Nm-3。燃料运费为100元•吨-1。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民用、工业锅炉领域,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综合运行成本为燃油的31.42%、燃气的55.83%,因此,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燃油、燃气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比运用精煤更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质燃料凝固成型然料引燃导致的CO2是绿植生长期所消化的,不易提高气体中CO2总水分含量,全球性上称之为CO2零排放,也称碳酸性。生物质燃料凝固成型然料引燃时,NOX(氮氧化合物)的使用量是精煤的1/5,SO2的使用量是精煤的1/13,烟尘使用量低于127mg/立方米,引燃速度比煤快13%上下,引燃充裕、排气管冒黑烟少、灰分低、空气污染源污水处理质量浓度远远地小于标准。
在欧美等发达的生物质能源已是成熟产业,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电联产甚至成为某些的主要发电和供热手段。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欧美等发达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生物质能源燃料来源品类繁多,主要以农林废物资源、工业废物资源、城市垃圾资源为原料,添加木炭粉、粘合油剂、助燃剂等添加剂复合而成。不同原料因为自身不同的特性致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各具特点。例如,常见的木材残余物分为极为广泛,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可性和环保性不如农业废弃物。而环保性能佳的农业废弃物,含水率则较高。此外,生物质能源的获得与全球各个地区自身的资源结构以及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0年,西方工业15%的电力将来自生物质发电,届时,西方将有超过1亿个家庭使用的电力来自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产业还将为社会提供45万个就业机会。生物质能源燃料来源品类繁多,全球乙醇产量增长贡献超60%生物质颗粒燃料通常以林业“三个残留物”(收获残余物,材料残余物和加工残余物),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和其他原材料进行加工。成型燃料,是一种可的清洁燃料,其发热量接近煤炭。
乌海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
可用于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橡胶、塑料、化工、医药等工业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生产热能和高温蒸汽。并能够公司、行政机关、酒店、大学、餐馆、服务型制造行业的供暖、浴池、中央空调与衣食住行用需要热水蒸汽。大型养殖场棚舍的供暖,实现环保、供暖;民用暖气和生活用能源,无清洁、污染,贮藏、运输方便;工业锅炉和窑炉燃料代替煤气,解决环境污染;作为气化发电、火力发电的燃料,可以解决小型火力发电站的关闭问题。
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热量大,发热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经炭化后的发热量高达7000-8000千卡/kg。生物质颗粒燃料纯度高,不含其他不产生热量的杂物,其含炭量75-85%,灰份3-6%,含水量1-3%,不含煤矸石,石头等不发热反而耗热的杂质,将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企业将受益匪浅。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会导致酸雨产生,不污染大气,不污染环境。
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卫生,投料方便,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改善了劳动环境,企业将减少用于劳动力方面的成本。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灰碴极少,极大地减少堆放煤碴的场地,降低出碴费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有机钾肥,可回收创利。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可的能源,它是响应中央号召,创造节约性社会。
乌海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生物质颗粒燃料是指在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秸秆等可燃生物质和添加剂后压制成型的洁净能源产品。它充分利用煤和生物质自身的优势,具有节煤和生物质代煤的双重作用,可以把我国有限的煤资源,尤其是低质煤高效化、洁净化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是一种洁净能源产品,可代替煤、燃油、燃气,减少C02和S02的排放量,是解决我国散煤锅炉对大气污染较为理想、经济的洁净燃料之一,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均具有重大意义。